奇闻:住范儿暴雷,收用户的钱,凭什么让供应商出?当“黑马”坠地,尘埃并未落定。 曾高举“施工后付款、零风险”旗号的整装平台“住范儿”,如今深陷资金断裂、工地停摆、员工欠薪的风暴漩涡。根据公开报道,该公司在北京、上海等地的数百个装修项目已全面停工,供应链体系也因此濒临崩塌。 ![]() ![]() ▲住范儿暴雷 从表面看,是用户受损、项目烂尾。 但深入看去,品牌商和供货商同样是“受害者”。预收款交到平台手中,材料商尚未收到货款,却要面对“为什么不继续施工”“为什么不发货”的质疑,这笔糊涂账,正在伤害整个行业的信用生态。 需要强调的是,此次事件的根源在于平台自身经营失控,众多品牌供应商同样是受害方,而非责任方。 平台经营不善 不能道德绑架品牌“兜底” 在“住范儿”暴雷事件中,已有惠达、心海伽蓝、瑞尔特等多家卫浴品牌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布声明,主动提出为住范儿受害用户“兜底”。 ▲惠达、心海伽蓝、瑞尔特发布声明 品牌与住范儿平台下单的订单属于合作项目,款项并未直达品牌商,部分订单甚至尚未付款,品牌本身已因未收到货款承压,但仍将尽最大努力保障用户权益,承担发货、安装、售后等服务。 这不是赔本赚吆喝,而是企业用自身行动与信用填“住范儿”挖下的坑。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交平台上,部分用户却将矛头对准材料商,甚至有人提出“可以找品牌商追责”“要求他们出钱”。这种“平台暴雷、品牌买单”的逻辑,荒唐而危险。 必须明确:用户把钱交给了平台,平台未付款给品牌商,品牌不具法律责任,却被迫承担道义责任,实则把品牌商当“冤大头”。 是谁收的钱,谁来还 是谁犯的错,谁来担 成立十年来,住范儿靠内容自媒体和私域团购“圈粉”无数,累计融资3.2亿元,最近一笔为2024年3月获得的1亿元投资。按理说,公司应具备稳定的现金流。 ![]() ▲住范儿声明 但据《第一财经》报道,内部资金被调拨填补团购亏空,整装业务盈利却遭抽血,甚至员工社保也未及时缴纳。有供应商表示:“我们听说是高层把钱挪去做别的项目赔了,堵不住窟窿了。” 面对追问,住范儿创始人刘羡然承认资金链断裂,并将责任归结于“国补”政策影响。但至今,平台仍未公开财务流向、资产状况、挪用明细,也未回应社会对于内部责任的质疑。 ![]() ▲供应商、工长、业主等债权各方持续与住范儿CEO刘羡然交流,一直持续到29日凌晨3点左右。图片来源:四有psychiatrist视频号 更讽刺的是,有卫浴品牌核算后,“自掏腰包”为住范儿“擦地”的费用,已超过百万元。这笔本不应由品牌承担的成本,最终变成了“为信任买单”的代价。 然而,我仍想再度重申逻辑不应倒挂: 是谁收的钱,谁来还;是谁犯的错,谁来担。 善后可以有情 但责任必须有据 这次事件的本质,是“住范儿”整装平台资金空转、管理混乱的恶果。 在“住范儿”之后,还会不会有“住范儿2.0”?如果整装平台的失败总由品牌买单,谁还敢信任链路上的合作机制?谁还敢踏进这场“生态合作”的险局? 在这种情况下,把“锅”甩给品牌商,无异于道德绑架。 善后可以有情,但责任必须有据。 品牌选择“不计前嫌”主动善后,尽可能承担起收尾责任,是对用户负责,也是对自身品牌的守护,是一种超越契约义务的担当。然而,但这份担当不能被误解为应尽义务,更不能成为行业惯例。 “平台收钱、品牌兜底”的逻辑,不能成为家居行业新的行业潜规则。 住范儿事件已不仅是一个公司暴雷的商业事故,它引发的,是平台责任界限与行业信用体系的再审视。 若不厘清这些关键问题,今天是住范儿,明天还会有下一个。 图文来源,卫浴头条网,侵删
文章分类:
企业动态
版权与免责声明: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。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: 卫浴网 weiyu.cn |
为您精选推荐更多加盟好项目 今天已有 45人提交加盟信息 您的地址 * 您的称呼 * 您的手机 * 加盟咨询
2025-07-18
2025-07-18
2025-07-18
2025-07-18
2025-07-17
2025-07-17
2025-07-17
2025-07-16
2025-07-16
2025-07-16
2025-07-16
2025-07-15
2025-07-15
2025-07-15
2025-07-13
2025-07-13
2025-07-13
2025-07-13
2025-07-13
2025-07-12
|
资深加盟秘书,为您分析推荐好品牌
今天已有 98 位通过我们与优质品牌取得联系